【导读】华图延安分校同步陕西公务员考试网发布:《2020年国考行测:如何理解言语中的因果关系》,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2021延安华图教育考试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陕北华图微信公众号(shanbeihuatu),2020年国考行测:如何理解言语中的因果关系考试培训咨询电话:0911-2380185,微信号:yananhuatu5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如何理解言语中的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言语理解中找主旨句所依据的一类关联词,结论才是重点强调的内容,其中行文结构中也依据因果关系的结论引导词来寻找总句,可见因果关系中结论是重点毫无疑问。但讲课中常遇到很多同学就此提出疑问,认为既然结论是重点为什么有时候会选择带有原因字眼的选项。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样来处理呢?下面就来介绍两种方法。
【例1】当20世纪各种文化遭受危机与困惑之时,学者们往往返身探求不同文明的原点和文化资源,通过世界性的比较与对话,以寻找未来的发展方向与道路。此时,音乐权威话语的主流地位也开始让位于对话。实现对话的前提是平等的价值观,以此条件,中西音乐才有对话的可能。否则,我们只有听话的资格,而没有发言与对话的权利。因此,中国音乐传统不是以其提供给专业音乐创作的素材、音色库、原料等来进行其价值定位的,而是参照当今东西方音乐文化比较研究而定位的。
本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通过比较与对话探求解决文化危机的途径
B. 中西音乐进行对话的前提是平等的价值观
C. 探讨如何对中国音乐的传统进行价值定位
D. 通过平等对话以摆脱中国音乐传统的困境
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文段第一句为背景铺垫,接下来第二、三、四句话指出,平等的价值观为中西音乐提供对话的可能。最后一句通过“因此”对全文进行总结,引出主旨句,主要讲的是中国音乐传统是参照当今东西方音乐文化的比较研究而进行其价值定位的。因此,选择C选项。
【例2】莫高窟是古代先民聪明智慧的结晶,莫高窟选址在戈壁荒漠的绿洲之中,体现了佛教与世俗隔离、与自然融合的思想。洞窟依山面水,河水滋润着莫高窟周围的绿树,形成了独特的清幽风光。莫高窟呈蜂窝状排列的洞窟最高处不超过40米。冬季,从西边刮来的风沙经窟顶而过,吹不到洞窟;夏季,对面的三危山又成了天然屏障,使东边刮来的风沙无法威胁到洞窟。这样,莫高窟便成了干燥区域里一个最安全的地带。正因如此,莫高窟虽经千年,仍完好保存了11个朝代的492个洞窟及大量的壁画和雕塑,为世界留下了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 莫高窟设计建造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B. 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价值
C. 莫高窟及其中壁画完好保存的原因
D. 莫高窟的自然环境和独特清幽的风光
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文段首先讲了莫高窟体现了先民的智慧,接下来通过介绍莫高窟的选址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征完美融合,得出莫高窟处于“最安全”地带的事实,最后由“正因如此”引出文段结论:莫高窟虽历经千年仍完好保存。文段是“分—总”结构,重点在“正因如此”之后,主要讲的是莫高窟虽历经千年仍完好保存。因此,选择C选项。
【例3】紫禁城里到处漫飘的都是红、黄两色,偌大的紫禁城,色彩是比较单一的。之所以选择这两种颜色,是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传统文化里,红色一直被视为是一种表示喜庆的正色,寓意着庄严、幸福、吉祥。据文献资料记载,周代以后的宫殿就已经开始普遍的使用红色了。紫禁城承袭了以往宫殿的色彩美学,所以才使用了大量的红色。至于黄色正统地位的确定,源于华夏民族对文明起源的追述。华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一望无垠的黄土高原,以及奔腾不息的九曲黄河,都使得黄色深深的印入了炎黄子孙的精髓之中。到了汉代,汉武帝刘彻确立“汉居土德”,至此,黄色便成为了汉朝皇权的象征,以后历朝相沿不变,均以黄色为贵。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强调紫禁城色彩单一的建筑特点
B.解释中国传统文化中红黄两色的寓意
C.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建筑色彩的影响
D.剖析紫禁城选择红黄两色的原因
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文段首先讲了紫禁城色彩比较单一,接下来通过因果倒装的句式解释了选择红、黄两色的原因。最后关于原因部分给出详细的解释。重点在“之所以”之后,主要讲的是紫禁城选择红黄两色。因此,选择D选项。
例1和例2同属于由因果结论引导词引导的主旨句,但是在选择答案时,我们发现例1是对主旨句的同义替换,而例2却有明显不同,正确答案不单同义替换了结论句内容,而且出现了“的原因”三个字,同理例3因果倒装的结构选择的答案也是这种形式。这种情况很容易给学员造成误解,认为因果关系原因也重要。但是由上述三个例题可知,无论是单纯的结论同义替换或是强调结论的原因,二者都有明显的共性,那就是结论这部分的内容一定要出现。
综上所述,因果关系最典型的格式是因为A,所以B,特殊格式是之所以B,是因为A,二者均强调结论是B重点。因果关系正确答案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形式:①结论B的同义替换;②强调结论B的原因;③原因A和结论B同时出现,且①②两种形式较常见,原因+结论的形式很少见。如果选项仅仅描述的是原因不分的内容,则属于非重点应排除。
更多资讯关注陕北华图公众号
以上是2020年国考行测:如何理解言语中的因果关系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延安人事考试网
(编辑:zhangyuga)贴心公众号客服
贴心微信客服
100000+
阅读量150000+
粉丝1200+
点赞数